说到“基洛夫”级巡洋舰,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前苏联研发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其满载排水量超越2.5万吨,一次最多可带着500枚导弹,是十分壮丽的水面战舰。不过苏联水兵史上还有一款以“基洛夫”命名的巡洋舰,这便是上世纪30年代的“基洛夫”级重巡洋舰,今日给我们介绍一下。
上世纪30年代,苏联水兵在通过“赤色高加索”号重巡洋舰的制作积累了必定经历后,当即规划了新一代重巡洋舰的制作方案(正逢第二个五年方案)。不过因为苏联造船工业仍缺少大型舰艇规划经历,1933年苏联政府与意大利安萨多船厂签定规划合同,托付其规划一型新巡洋舰(工程代号26)。终究规划图纸上以意大利“拉伊蒙多·蒙特库科利”级轻巡洋舰为原型,选用长艏楼结构,把4座双联装152毫米主炮换成3座三联装180毫米主炮,这就成了重巡洋舰。因为首舰命名为“基洛夫”号,因而该级舰称为“基洛夫”级重巡洋舰。
PS:西方国家把前苏联的“赤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和“基洛夫”级巡洋舰区分为重巡洋舰,因为这些巡洋舰装备了大于6英寸主炮的180毫米主炮,而且尺度和吨位上也接近于公约型重巡洋舰。
虽然苏联从意大利获取了技能帮助,但“基洛夫”级在规划与制作过程中仍面对许多应战。其间一个应战便是苏联于1934年12月1日公布了《基洛夫法》(答应不经审判处决“叛国者”),导致许多范畴遭受了空前的“大清洗”,苏联水兵亦未能幸免,多位工程负责人被捕,影响了“基洛夫”级的制作质量和速度。不过通过造船工人的尽力,首舰“基洛夫”号于1938年9月建成执役,二号舰“伏罗希洛夫”号于1940年6月建成执役。
“基洛夫”级重巡洋舰首要性能:舰长186.9米,宽17.5米,吃水6.1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7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100~15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50毫米,甲板装甲厚50毫米,规范排水量8450吨,满载排水量9436吨,舰员编制578人。动力为两台蒸汽轮机,110000马力,双轴,航速35.9节,续航力3750海里/18节。
装备9门180毫米/57倍径主炮,3座三联装,两座主炮塔在舰艏担负式安置,另一座在舰艉。6座单装100毫米/56倍径副炮,3座单装45毫米/46倍径高射炮,5座单装37毫米/67.5倍径高射炮。此外,还有2具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并可带着96枚水雷(二号舰“伏罗希洛夫”号能够带着196枚)。该舰还装备有水上飞机,可搭载2架小型水上飞机,与舰载机配套的是艏楼结尾两舷的两架吊车。
客观点评“基洛夫”级战力的话,能够从火力、防护、航速、防空等几个重要的条件衡量。先看火力,“基洛夫”级首要火力是9门180毫米舰炮,归于嗑药炮,嗑药炮的特色是火炮身管寿数短。苏联火炮技能来源于意大利,意大利火炮的特色是长身管、大装药,苏联火炮天然也承继了这些特色。开始苏联研发的180毫米舰炮身管寿数只要10发,不过在意大利的帮助下将身管寿数说到了320发左右(够用了)。
由所以嗑药炮,火炮威力还不错,运用97.5公斤重的穿甲弹,在45度的大仰角下到达37.8公里的最大射程,射速为4发/每分钟。37.8公里的超大射程,这射程除了战列舰没有一点巡洋舰能比得上。同时期列强重巡洋舰主炮射程超越30公里射程的十分少,也就德国的“希佩尔水兵上将”级和意大利部分重巡洋舰,其他列强的都没超越30公里。
装甲防护方面,“基洛夫”级实际上并不差,主炮塔正面装甲厚7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100~150毫米,舷侧装甲带厚50毫米,甲板装甲厚50毫米。同时期英国的公约型重巡,如代表性的“肯特”级,其主炮塔正面装甲厚2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25毫米,舷侧装甲带厚111毫米,甲板装甲厚35~76毫米。两者比较并没有质差,公约型重巡洋舰因为受限于吨位,装甲防护都有限。当然,“基洛夫”级的装甲防护比不了列强的新式重巡洋舰,乃至比不了列强的新式轻巡洋舰。
航速上,“基洛夫”级算快的,最大航速到达35.9节,续航力是个缺点,只要3750海里/18节,远不了列强的公约型重巡洋舰。不过二战时期的苏联水兵首要是近海防护,不需要去远洋作战,所以巡航力缺乏还好。此外,“基洛夫”级还有一个缺点是耐波性欠安,意大利舰船也是这个缺点。
防空方面,6座单装100毫米/56倍径副炮+3座单装45毫米/46倍径高射炮+5座单装37毫米/67.5倍径高射炮,这个防空火力组合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还行,不过到了二战就不够看了,比不了美国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厄利空20毫米高射炮的组合。列强公约型重巡洋舰还有防空雷达的加持,防空作用比“基洛夫”级强不少。
归纳起来看,近海作战时“基洛夫”级凭仗远射程主炮,仍是能跟列强的公约型重巡洋舰比赛一下,当然胜率也不高,自己觉得最多四六开。但远洋作战则显着居于劣势,像北海那种海况,“基洛夫”级的航速会大减,船舶结构都要经受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