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锁住了那一瞬的时刻,相片打开了那一刻的回忆。在党的指引下,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校园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今日,让我们一起乘上“韶光穿梭机”,沿着时刻轴,感触一茬茬校园官兵秉承“老八校”优秀传统,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壮美篇章。
1951年5月1日,在抗美援朝战争处于严重艰苦阶段、急需向部队运送很多航空技术人才的情况下,中国公民第八航空校园在辽宁沈阳正式建立。
从1951年建校到1953年年底,校园共练习地勤学员5841名,共结业154个期班,有4013人运送到部队,为公民空军的创立做出了奉献。
抗美援朝战争成功完毕后,面临新的训练任务和要求,全校官兵勇接应战、活跃探索,走出了一条合适我军航空机务人才教育训练需求的办学路途。
1969年12月11日,校园受命由辽宁沈阳迁驻河南信阳。接连奋战50天,圆满完成了复训各项准备作业。全校官兵在校园党委的刚强领导下,发扬自给自足、艰苦奋斗、节俭办学的优秀传统,活跃投身到康复和改进办学条件的创业热潮中。
乘着春风,走进军事教育和科学技术的春天。校园坚持敞开办学,拟定相关文件规划,更新了校园的硬件设备,使教育条件可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一路走来,大批效果在此阶段出现。
改革敞开后,校园依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风格优秀,纪律严明,保证有力”的总要求,环绕进步人才教育训练质量,强化思想政治建造,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科研立异,促进校园作业全面发展。
三军第十五次院校作业会议上确认校园由学历教育转型为初级任职教育。三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上校园功能任务进一步拓宽,承训机型由歼、强、直为主扩展到轰、运、教、无等机种类型。
2017年11月,校园改建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校园,办学指向愈加清晰、训练目标愈加会集、训练任务更聚集。
步入新时代,校园深化学习遵循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为己任;坚持为战育人,把教战研战练战作为各项作业的聚集点着力点,逐渐的提高对备战交兵的奉献率。
荣誉镌刻前史,任务昭示未来。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校园一直秉承“全部想着部队、全部遵守大局、全部为了成功”为内在的“老八校”优秀传统,大力宏扬“坚定信念、胸襟大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力,瞄准“升级版”士官人才教育训练,尽力将校园建成一流士官校园。
70年来,在党的指引下,一茬茬学员从这儿奔赴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塞外边境、林海雪原,成为托举大国空军腾飞的翅膀和“脊柱”。
(资料由航空机务士官校园政治作业处供给 策划:夏冬 案牍:杨帆 吴有涛 图片:“老八校”人)